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佝偻病激期出现方颅表现主要多见于什么

2025.09.18 16:35

佝偻病激期出现方颅表现主要多见于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这一特征性改变是由于颅骨钙化不足、骨样组织堆积所致,尤其在额骨和顶骨部位形成对称性隆起,使头颅呈方形轮廓,是疾病进展至激期的典型体征之一。

方颅的形成与维生素D缺乏直接相关。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磷需求量大,当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日照缺乏时,肠道钙磷吸收减少,血钙水平下降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此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盐溶解以维持血钙浓度,同时大量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在生长板堆积。颅骨在膜内化骨过程中,额骨和顶骨的骨样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突出的额结节和顶结节,触诊可及乒乓球样弹性感。该体征多伴随其他骨骼改变,如肋串珠、手镯征等,严重者可合并颅缝增宽、前囟迟闭。

诊断时需注意与先天性梅毒、成骨不全等疾病鉴别。影像学检查可见颅骨边缘模糊、骨密度降低。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同时增加户外日照。母乳喂养儿需评估母亲维生素D营养状况。预防重点在于围产期保健,孕妇及婴幼儿均需保证每日400IU维生素D摄入。若未及时干预,方颅可能持续存在,但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后骨骼畸形可逐渐改善。定期监测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对评估疗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