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腰椎挤压性骨折术后如何护理

2025.07.23 08:37

腰椎挤压性骨折术后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早期负重、佩戴支具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性、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功能、密切观察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卧床休息避免早期负重:术后需严格卧床2-4周,减轻腰椎压力,避免骨折部位二次损伤。床垫选择中等硬度,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翻身时需轴向翻身,避免腰部扭转。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坐立或站立,初期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2.佩戴支具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性:术后使用定制支具或腰围固定3-6个月,减少腰椎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支具需贴合腰部,松紧适中,避免局部压迫。每日佩戴时间根据医嘱调整,卧床时可暂时解除。定期复查调整支具,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

3.定期翻身预防压疮:长期卧床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骶尾部或骨突部位持续受压。翻身时保持脊柱轴线稳定,避免扭曲。使用气垫床或软垫分散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出现皮肤红肿或破损,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4.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功能:术后早期可进行踝泵运动或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2-4周后逐步增加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或小燕飞动作。训练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限,避免突然用力或过度伸展。

5.密切观察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术后可能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如麻木、无力或排尿困难。每日检查下肢肌力、皮肤感觉及反射,记录异常变化。如症状加重需立即就医,排除血肿或内固定移位等并发症。

术后饮食需均衡,补充钙质及蛋白质促进骨骼愈合。避免吸烟饮酒,影响血液循环及骨痂形成。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影响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