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合并乙肝怎么治疗

2025.09.23 10:48

妊娠合并乙肝的治疗需结合母婴安全和病毒控制双重目标,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通过规范干预,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同时保障孕妇肝功能稳定。治疗方案需个体化调整,兼顾抗病毒治疗与妊娠期特殊性。

妊娠合并乙肝的治疗核心在于病毒载量监测与抗病毒药物选择。孕早期需全面评估肝功能、HBV-DNA载量及肝脏超声,若病毒载量高于2×10^5IU/ml或存在肝硬化,建议在妊娠24-28周启动替诺福韦酯TDF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这两种药物属于妊娠B级,安全性较高。对于肝功能异常者需加强护肝治疗,密切监测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分娩方式依据产科指征决定,剖宫产并非阻断传播的必要手段。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完成后续疫苗接种程序后可实现90%以上的阻断成功率。

治疗期间需注意避免使用恩替卡韦等妊娠C级药物。每4-6周复查肝功能、HBV-DNA及胎儿发育情况,警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是否继续抗病毒治疗需根据肝脏纤维化程度决定,哺乳期选择TDF治疗者仍可母乳喂养。饮食需保证高蛋白低脂肪,绝对禁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出现黄疸、腹水或凝血异常需立即住院治疗。产后42天应复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新生儿7月龄时需检测乙肝两对半确认阻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