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合并乙肝是怎么得的

2025.08.23 08:48

妊娠合并乙肝的发生与母婴垂直传播、孕期免疫功能变化、病毒载量较高、分娩过程中接触感染、产后哺乳传播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母婴垂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尤其在孕晚期胎盘屏障功能减弱时风险更高。病毒可能直接侵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宫内感染。妊娠期未进行有效抗病毒干预的孕妇,新生儿感染概率显著增加。

2.孕期免疫功能变化:妊娠期间母体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以维持胎儿耐受性。这种生理性免疫调节可能削弱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导致病毒复制活跃,增加母婴传播风险。

3.病毒载量较高:孕妇体内乙肝病毒载量越高,传染性越强。高病毒载量可能突破胎盘屏障,或增加分娩时新生儿接触病毒的机会。孕期病毒载量检测对评估传播风险至关重要。

4.分娩过程中接触感染:分娩时胎儿可能接触母体血液或分泌物,导致病毒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自然分娩过程中产道挤压可能增加新生儿暴露风险,剖宫产可部分降低传播概率。

5.产后哺乳传播:母乳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尤其当母亲病毒载量较高或乳头皲裂时。新生儿口腔黏膜破损或消化道未发育完全,可能通过哺乳感染,需结合母亲病毒载量评估喂养方式。

妊娠合并乙肝的管理需结合孕期检测、抗病毒治疗时机及新生儿免疫预防。避免共用注射器具、确保规范产检、严格消毒器械等措施可降低传播风险。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关键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