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淤胆型肝炎的预防

2025.09.25 16:46

淤胆型肝炎的预防需从病因控制、生活习惯调整及早期干预入手,以降低肝内胆汁淤积风险。

淤胆型肝炎的发生与病毒感染、药物损伤、酒精滥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肝炎病毒,如接种甲型、乙型肝炎疫苗,注意饮食卫生,减少生食或未煮熟海鲜的摄入。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诱因,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中草药或保健品。长期酗酒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戒酒或控制酒精摄入有助于保护胆管功能。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胆红素代谢异常或肝功能异常,尤其是有慢性肝病史或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更需重视筛查。

预防过程中需注意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对特定药物或食物敏感,可能诱发胆汁淤积,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某些工业溶剂或农药。出现皮肤瘙痒、黄疸、乏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属于高风险人群,需加强监测。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及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肝脏健康,但过度节食或高脂饮食可能加重胆汁排泄障碍。综合管理病因与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淤胆型肝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