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手术怎么做

2025.05.07 10:03

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手术通过电切环切除肌瘤、膨宫介质扩张宫腔、冷刀或激光辅助剥离、术中超声或宫腔镜定位、术后预防感染和粘连。具体分析如下:

1.电切环切除肌瘤:手术采用高频电切环逐层切除肌瘤组织,电凝止血同步进行。电切环可精准切割肌瘤基底,避免损伤周围内膜。切割深度需控制在肌层浅表,防止子宫穿孔。术中需持续冲洗保持视野清晰,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2.膨宫介质扩张宫腔:使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膨宫,压力维持在80-100mmHg。膨宫介质需预热至接近体温,避免刺激子宫收缩。持续灌注冲洗可带走切除的组织碎屑,同时暴露手术视野。需监测液体出入量,防止过度吸收导致并发症。

3.冷刀或激光辅助剥离:对于带蒂或较小肌瘤,冷刀机械性切断瘤蒂减少出血。激光可气化肌瘤表面血管,缩小瘤体体积。冷刀适用于窄蒂肌瘤,激光适合血供丰富的病灶。两者均需配合电凝止血,确保创面干燥。

4.术中超声或宫腔镜定位:超声实时监测肌瘤位置及切割深度,避免穿透子宫肌层。宫腔镜镜头可多角度观察肌瘤与内膜关系,明确切除范围。定位技术能减少盲操作风险,尤其适用于子宫畸形或多发肌瘤病例。

5.术后预防感染和粘连: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宫腔感染。宫内放置球囊或防粘连胶体,减少创面贴合。建议术后1个月复查宫腔镜,评估内膜修复情况。必要时补充雌激素促进内膜再生,降低粘连复发概率。

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手术需结合病灶特点选择器械和技术,术中精细操作与术后管理并重。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可提升手术安全性,保留生育功能的同时减少并发症。术后随访对早期发现复发或粘连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