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春红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黏膜下肌瘤怎么治疗

2025.04.16 09:51

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和缩小肌瘤、宫腔镜手术切除肌瘤、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处理复杂病例、介入治疗阻断血流促使肌瘤萎缩、定期随访观察无症状小肌瘤。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和缩小肌瘤:黏膜下肌瘤引起的月经量多或贫血可采用药物调节激素水平,减少出血并抑制肌瘤生长。常用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孕激素拮抗剂等,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等副作用,一般作为术前辅助或短期缓解方案。

2.宫腔镜手术切除肌瘤:适用于肌瘤体积较小且突向宫腔的情况,通过宫腔镜直视下切除肌瘤,创伤小且恢复快。手术需评估肌瘤位置和大小,若基底较宽可能需分次切除,术后需预防宫腔粘连。

3.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处理复杂病例:对于多发肌瘤、体积过大或合并其他盆腔病变者,可能需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视野更清晰但恢复较慢,腹腔镜则适合技术条件成熟的医疗机构,需综合考虑患者生育需求。

4.介入治疗阻断血流促使肌瘤萎缩:通过栓塞子宫动脉减少肌瘤血供,使其逐渐萎缩。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希望保留子宫者,术后可能出现腹痛或感染,需严格筛选适应症。

5.定期随访观察无症状小肌瘤:若肌瘤较小且未引起异常出血、压迫等症状,可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尤其近绝经期患者,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可能自然萎缩。

黏膜下肌瘤的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症状严重程度及肌瘤特点个体化选择。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需关注术后恢复及长期预后,避免过度干预或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