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佝偻病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几期

2025.09.08 17:11

佝偻病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非典型期。具体分析如下:

1.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等。头部可能出现枕秃,骨骼改变尚不明显。此期症状易被忽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早期发现。病情进展较快,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

2.活动期:骨骼改变显著,如方颅、肋骨串珠、手镯征等。四肢长骨远端膨大,形成典型佝偻病体征。胸廓畸形可能出现郝氏沟或鸡胸。此期病情严重,需积极治疗以防止不可逆损害。

3.恢复期:经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神经兴奋性降低,骨骼畸形停止进展。血生化指标趋于正常,骨骼X线显示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此期需持续补充营养,巩固疗效。

4.后遗症期:多见于重症或未及时治疗的患儿,遗留永久性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或脊柱弯曲。此期骨骼生长已停止,畸形难以自行矫正,可能需外科干预。

5.非典型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低钙抽搐或生长迟缓,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需结合血钙、血磷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此期治疗需个体化调整方案。

佝偻病患儿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避免过量补充维生素D导致中毒。饮食应富含钙质,适当增加日照时间。骨骼畸形严重者需评估是否需要矫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