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剖腹产后静脉血栓怎么办

2025.04.29 08:08

剖腹产后静脉血栓需及时就医抗凝治疗、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回流、穿戴弹力袜加压预防、适当活动避免久卧、必要时手术取栓。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抗凝治疗:剖腹产后确诊静脉血栓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抑制血栓进一步扩大。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避免出血风险。抗凝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严重者需延长。

2.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回流:下肢血栓患者卧床时应将腿部垫高15-30度,利用重力作用减轻肿胀和疼痛。避免膝盖下单独垫枕,防止腘窝受压加重血流淤滞。可配合踝泵运动,即脚尖上下摆动,辅助肌肉泵血。

3.穿戴弹力袜加压预防:医用弹力袜通过梯度压力脚踝压力最高,向上递减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脱落风险。选择压力20-30mmHg的二级弹力袜,每日穿戴8-12小时,夜间休息时脱下。注意观察皮肤状况,避免过紧导致缺血。

4.适当活动避免久卧:术后麻醉恢复后尽早翻身、活动脚趾和踝关节,24小时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下床行走。每日分次短距离活动,每次5-10分钟,避免突然久站或剧烈运动。活动时肌肉收缩可挤压静脉,减少血液淤积。

5.必要时手术取栓:对于大面积血栓或抗凝无效者,可能需介入手术,如导管溶栓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滤器可拦截脱落血栓,预防肺栓塞。手术需评估出血风险,术后仍需长期抗凝治疗。

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剖腹产创伤、血流缓慢等多因素相关,上述措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应用,兼顾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最大限度降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