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运动损伤后如何及时处理

2025.09.15 22:25

运动损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冰敷处理、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活动:运动损伤发生后继续活动可能导致组织二次损伤,肌肉或韧带撕裂范围扩大。停止运动能防止损伤加重,为后续恢复创造条件。损伤初期需保持静止状态,避免牵拉或负重。

2.冰敷处理: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同时降低神经敏感度缓解疼痛。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急性期48小时内持续冷敷效果最佳。

3.加压包扎:弹性绷带均匀缠绕可限制肿胀扩散,但需注意松紧适度避免阻碍血液循环。包扎时应从远端向近端进行,压力分布需均匀。包扎后定期检查肢体末端颜色和温度。

4.抬高患肢:将受伤部位抬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下肢损伤可平卧垫高腿部,上肢损伤可用吊带悬吊。抬高角度以15-30度为宜,持续至肿胀明显消退。

5.及时就医:深度撕裂或骨折需专业诊断,影像检查能明确损伤程度。关节错位需手法复位,严重肿胀可能需穿刺引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畸形愈合或功能障碍。

运动损伤处理需根据具体部位调整方法,开放性伤口需先清创消毒。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麻木感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损伤。恢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影响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