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常见运动损伤如何预防和处理

2025.09.15 22:25

常见运动损伤可以通过充分热身、佩戴护具、控制运动强度、掌握正确姿势、及时冷敷热敷来预防和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动态拉伸等,能够提高肌肉温度和关节灵活性,减少拉伤或扭伤的风险。热身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导致的损伤。若发生急性损伤,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避免加重伤情。

2.佩戴护具:根据运动类型选择合适的护具,如护膝、护腕等,能够有效保护关节和软组织。护具可以分散外力冲击,减少摩擦和碰撞带来的伤害。尤其在对抗性运动或高强度训练中,护具能显著降低骨折、韧带撕裂等严重损伤的概率。

3.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或突然增加负荷,应循序渐进提升运动量。过量运动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关节磨损,引发慢性损伤如肌腱炎。建议采用间歇训练,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恢复的机会。

4.掌握正确姿势:错误的动作模式会增加关节压力或肌肉代偿,长期可能引发损伤。学习标准技术动作,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练习,能够减少运动中的错误发力。例如深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跑步时保持躯干稳定等。

5.及时冷敷热敷:急性损伤后48小时内使用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15-20分钟。慢性劳损或恢复期可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注意冷敷时避免冻伤,热敷温度不宜过高。

运动过程中需关注身体信号,如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就医检查。不同损伤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方法。保持规律运动的同时,重视防护措施才能长期维持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