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乙型脑膜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2025.08.11 14:18

乙型脑膜炎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接触污染物传播、医源性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飞沫传播:乙型脑膜炎病原体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形成飞沫,被周围人群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飞沫传播在密闭空间或人群密集场所风险较高,需注意保持通风和社交距离。

2.密切接触传播:与患者长期共处或直接接触其唾液、鼻腔分泌物等体液,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家庭成员、护理人员等密切接触者需加强防护,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3.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乙型脑膜炎后,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孕期定期检查及分娩时的规范操作可降低传播风险。

4.接触污染物传播: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餐具、毛巾等,再触摸口鼻或眼睛,可能引发感染。保持手部卫生和定期消毒物品是关键预防措施。

5.医源性传播:医疗操作中若器械消毒不彻底或医护人员防护不足,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是避免此类传播的重要环节。

预防乙型脑膜炎需注重个人卫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高风险人群应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