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有什么危害

2025.08.27 08:30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加重、增加早产或流产风险、引发产后出血、造成胎儿宫内感染、影响新生儿健康。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损害加重:妊娠期间肝脏负担本就增大,合并病毒性肝炎会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伤,严重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甚至肝衰竭。病毒复制活跃时,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黄疸加深,凝血功能异常,危及母婴安全。

2.增加早产或流产风险: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导致妊娠提前终止。肝功能异常还会影响胎盘功能,造成胎儿供氧不足,进一步增加流产或早产概率。

3.引发产后出血:肝炎病毒损害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与凝血异常叠加,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时需紧急输血或手术干预。

4.造成胎儿宫内感染:部分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尤其在妊娠晚期,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更高。胎儿感染后可能出现发育迟缓、低体重,甚至出生后携带病毒,长期影响健康。

5.影响新生儿健康: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分泌物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病毒。部分婴儿出生后表现为急性肝炎,而慢性感染可能持续至成年,增加肝硬化或肝癌风险。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胎儿状况,定期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分娩时选择具备相应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避免产程过长。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并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哺乳需根据病情谨慎评估,避免病毒通过乳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