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叫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2025.08.19 16:15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指在妊娠期间,孕妇感染了病毒性肝炎病毒,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此种情况可能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

在妊娠期间,孕妇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乙型和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类型,感染后可能出现黄疸、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尤其是乙型肝炎,若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婴儿在出生时可能会感染病毒,导致慢性肝炎等后遗症。孕妇在妊娠前期、中期及后期都应定期进行肝炎病毒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情况下,孕妇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食和不洁食物,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抵抗力。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对母婴的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也需谨慎,若孕妇肝功能较差或存在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选择剖宫产以降低感染风险。产后,婴儿应在出生后尽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预防病毒传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确保孕妇和婴儿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