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狂犬病该如何检查

2025.08.27 08:30

狂犬病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检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分析脑脊液变化、进行死后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临床症状:狂犬病早期表现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恐水、怕风、吞咽困难等典型神经症状。晚期可能出现痉挛、瘫痪或昏迷。临床诊断需结合暴露史和典型症状,但确诊仍需实验室检查。

2.检查病毒抗原: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或皮肤组织中的病毒抗原,阳性结果可辅助诊断。该方法快速且特异性高,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检测中和抗体: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的中和抗体水平,未接种疫苗者出现抗体可支持诊断。已接种疫苗者需对比抗体滴度变化,但抗体检测受时间限制,早期可能无法检出。

4.分析脑脊液变化: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后,可发现细胞数轻度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这些变化虽非特异性,但结合其他检查有助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情况。

5.进行死后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取脑组织切片染色后观察内基小体,这是确诊狂犬病的金标准。该方法仅适用于死亡病例,需在安全条件下操作以避免病毒扩散。

狂犬病检查需在专业医疗机构完成,避免自行处理疑似样本。所有操作应严格遵循生物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出现可疑暴露后应立即就医,不可延误。诊断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病史、症状及实验室结果,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