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狂犬病做什么检查

2025.08.27 08:31

狂犬病可通过直接荧光抗体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脑组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直接荧光抗体检测:该方法用于检测疑似感染者组织或体液中的狂犬病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常采集唾液、脑脊液或皮肤组织样本,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在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阳性结果可确诊,但需在专业实验室操作,样本采集和运输需严格规范以避免假阴性。

2.病毒分离培养:将患者样本接种于敏感细胞或实验动物,观察是否出现病毒增殖现象。该方法耗时长且操作复杂,通常用于科研或特殊病例确认。阳性结果可明确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核酸检测:通过扩增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病原体,灵敏度高且速度快。常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适用于早期诊断或无症状期筛查。样本包括唾液、脑脊液或血液,需注意避免污染导致假阳性。

4.血清学抗体检测:检测血液中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抗体,适用于未接种疫苗者的回顾性诊断。中和抗体效价升高提示感染,但需动态观察抗体水平变化。接种疫苗者可能出现抗体阳性,需结合病史鉴别。

5.脑组织病理检查:死后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脑组织中的内基氏小体。需采集延髓、海马等部位,发现特征性病变可确诊。该方法仅适用于尸检,对生前诊断无意义。

诊断需结合暴露史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非唯一依据。样本采集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必要时需重复检测。疫苗接种史可能干扰抗体检测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