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苯丙酮尿症如何筛查

2025.09.23 10:48

苯丙酮尿症主要通过新生儿足跟血筛查进行检测。出生后48-72小时内采集足跟血,通过细菌抑制法或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确诊,包括血浆氨基酸分析、基因检测等。

苯丙酮尿症筛查的核心在于早期发现。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蓄积,损害神经系统发育。新生儿期多无症状,但未治疗者在3-6个月后可能出现智力障碍、癫痫等不可逆损伤。我国已将PKU纳入新生儿免费筛查项目,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代谢指标,假阳性率低于1%。确诊后需立即启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并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水平至成年。

筛查需注意采血时间及质量控制。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需延迟采样,但不宜超过出生后7天。筛查前充分哺乳可减少假阴性风险,但输血后需等待至少48小时再采血。阳性结果需在2周内复测,避免漏诊。家长应配合随访,治疗期间需营养师指导确保蛋白质摄入。部分地区提供产前基因筛查,有家族史者建议孕前咨询。筛查机构需定期校准设备,避免技术误差影响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