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截瘫具体指的什么

2025.08.05 15:13

截瘫是指由于脊髓损伤或疾病导致下肢及下半身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的状态。通常情况下,截瘫会影响身体的下半部分,患者可能会失去对腿部和下身的控制,甚至可能影响到膀胱和肠道的功能。根据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截瘫可以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类型。完全性截瘫意味着脊髓损伤后,身体下半部分的所有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而不完全性截瘫则意味着某些功能仍然存在,患者可能保留部分运动能力或感觉。

造成截瘫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脊髓损伤、肿瘤、感染、先天性疾病以及脊柱疾病等。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等外部因素是导致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某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脊髓灰质炎等也可能导致截瘫的发生。截瘫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除了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外,患者还可能面临肌肉萎缩、痉挛、疼痛等问题。心理层面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许多患者在经历截瘫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综合的治疗和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在面对截瘫时,早期的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医疗团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辅导等。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努力进行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同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对于截瘫患者而言,了解自身的病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促进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