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截瘫

2025.08.18 14:54

截瘫是一种由于脊髓损伤或疾病导致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通常表现为下肢完全或部分瘫痪。截瘫的发生通常与脊髓的某个部位受损有关,损伤的程度和位置决定了瘫痪的范围和严重性。根据损伤的部位,截瘫可以分为胸段截瘫和腰段截瘫等不同类型,影响的部位越高,瘫痪的影响范围越广泛。

在临床上,截瘫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外伤、肿瘤、感染、脊髓血管意外等。外伤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交通事故、运动伤害或跌倒等情况下。脊髓肿瘤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导致截瘫,尤其是当肿瘤压迫脊髓时。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或脊髓炎也可能引发截瘫。某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或脊髓缺血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截瘫患者在生活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失去独立性、需要长期护理、心理健康问题等。康复治疗在截瘫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在面对截瘫时,注意事项至关重要。首先,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截瘫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和身体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功能。其次,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能够提供帮助。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不可或缺,亲友的理解和关心能够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尿路感染等,定期检查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综合的治疗和支持,截瘫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功能,改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