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截瘫是什么意思

2025.08.18 14:54

截瘫是指由于脊髓损伤或疾病导致下肢和部分或全部躯干失去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状态。通常情况下,截瘫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完全性截瘫意味着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而不完全性截瘫则可能保留部分功能。截瘫的发生通常与外伤、肿瘤、感染、脊髓病变等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

在临床上,截瘫的表现因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异。胸段及以上的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四肢瘫痪,即四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均受到影响;而腰段或骶段的损伤则主要影响下肢,患者可能仍能使用上肢。截瘫患者常常需要依赖辅助设备进行日常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康复治疗在截瘫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支持等。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部分患者能够逐渐恢复一定的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在面对截瘫的挑战时,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当了解截瘫的相关知识,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帮助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对于截瘫患者来说,保持积极的心态、参与康复训练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在日常护理中,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褥疮、尿路感染等,也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截瘫不仅是身体功能的损失,更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重大转变,全面的支持和科学的康复措施是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