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中医称乙肝叫什么病

2025.08.20 16:10

乙肝在中医中被称为肝炎或肝火旺盛。中医对乙肝的理解与西医有所不同,强调肝脏的功能失调及其与全身其他脏腑的关系。中医认为,乙肝的发生与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常常与肝气郁结、湿热内生等病理变化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被视为调节气血、疏泄情绪的重要脏腑。乙肝患者常常表现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黄疸等症状,这些都与肝脏的功能失调有关。中医治疗乙肝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例如,若患者表现出情绪抑郁、胸闷等症状,可能会考虑肝气郁结的情况,治疗时可采用疏肝解郁的方剂;若患者出现黄疸、口苦等湿热症状,则可能需要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案。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的刺激,以帮助肝脏的恢复。

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注意事项不可忽视。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规律作息、适度锻炼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帮助肝脏更好地恢复。其次,情绪管理也非常重要,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肝气的疏通。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选择一些具有清肝解毒作用的食材,如绿豆、冬瓜、菊花等。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身体健康。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也应与西医的治疗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调理身体,促进乙肝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