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中医如何治疗乙肝

2025.08.27 08:31

中医治疗乙肝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具体分析如下:

1.清热解毒:中医认为乙肝与湿热毒邪有关,常用茵陈蒿、栀子、黄芩等药物清除体内热毒,减轻肝脏炎症。这些药物能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肝功能,缓解黄疸、口苦等症状。

2.疏肝理气:情志不畅易导致肝气郁结,柴胡、香附、郁金等药物可调节肝气运行,缓解胁痛、腹胀等不适。通过改善气血流通,减少肝脏负担,辅助恢复肝脏正常功能。

3.健脾化湿:脾虚湿盛是乙肝常见病机,白术、茯苓、薏苡仁等药物能健脾利湿,增强消化功能,改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脾健则湿去,有助于肝脏代谢恢复正常。

4.活血化瘀:长期肝病易致气血瘀滞,丹参、赤芍、三七等药物可活血散瘀,改善肝脏微循环,防止纤维化进展。瘀血消散后,肝脏供血充足,功能逐步恢复。

5.扶正固本:乙肝久病易伤正气,黄芪、党参、枸杞等药物可补益气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正气充足后,肝脏自我修复能力提升,病情趋于稳定。

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定期复查肝功能,配合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情志调节同样重要,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