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中医称什么病

2025.08.01 08:56

帕金森病中医称为颤证、震颤麻痹、颤振、筋痿、风证。具体分析如下:

1.颤证:中医将帕金森病归为颤证范畴,主要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抖动。颤证与肝风内动相关,肝主筋,肝阴不足或肝阳上亢可导致筋脉失养,引发震颤。治疗上注重平肝熄风,常用天麻钩藤饮等方剂调理。

2.震颤麻痹:这一名称强调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为震颤与肌肉强直。中医认为气血亏虚或痰瘀阻滞经络可导致肢体麻痹与震颤并存。治疗需补气活血、化痰通络,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3.颤振:颤振指肢体抖动伴随肌肉僵硬,与肝肾阴虚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肝肾不足则筋脉失润,引发颤振。治法以滋补肝肾为主,常用六味地黄丸配合熄风药物。

4.筋痿:帕金森病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运动迟缓,符合筋痿特征。中医认为久病耗伤气血,筋脉失于濡养,导致痿软无力。治疗需健脾益气、养血柔筋,方选归脾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

5.风证:帕金森病的震颤与中医内风相似,多因阴虚阳亢或痰热生风所致。风性善行数变,故症状表现为不自主抖动。治宜清热化痰或滋阴潜阳,常用镇肝熄风汤或黄连温胆汤。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施治,避免单一用药。日常调护应注重情绪疏导,饮食清淡,适当活动以延缓病情进展。中药调理需长期坚持,定期复诊调整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