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霉菌性阴道炎在哺乳期应怎样治疗

2025.09.29 12:03

霉菌性阴道炎在哺乳期需谨慎用药,应优先选择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剂、避免口服药物影响乳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透气棉质内裤、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具体分析如下:

1.优先选择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剂:哺乳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应首选局部用药,克霉唑栓剂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阴道黏膜,抑制霉菌生长。该药物全身吸收量极少,进入乳汁的风险极低,对婴儿影响较小。使用前需清洁外阴,将栓剂置于阴道深处,通常疗程为3-7天。若症状未缓解需复诊调整方案。

2.避免口服药物影响乳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潜在影响。哺乳期应尽量避免系统性用药,除非病情严重且医生评估后认为必要。局部用药无效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必要时暂停哺乳。

3.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洗后轻轻擦干或自然晾干,减少摩擦。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阴道。

4.穿透气棉质内裤:化纤材质内裤透气性差,易导致局部闷热潮湿。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杀菌。避免穿紧身裤或连裤袜,减少外阴摩擦与汗液积聚。

5.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性行为可能加重黏膜损伤或交叉感染,治疗期间需暂停。伴侣无症状也建议同步检查,必要时接受治疗,防止反复感染。愈后恢复性生活需注意清洁与防护。

霉菌性阴道炎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婴儿状态,如出现拒奶、腹泻等异常应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减少糖分摄入以防霉菌滋生。症状消失后仍需按疗程用药,避免复发。定期复查确保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