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有哪些

2025.08.27 08:30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包括感染、恶性肿瘤、严重创伤、产科并发症、肝功能衰竭。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栓形成和凝血因子消耗,常见于败血症或重症感染。控制感染源并给予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2.恶性肿瘤:某些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如黏液腺癌或白血病,直接引发凝血异常。针对肿瘤的治疗如化疗或手术可减少凝血紊乱。

3.严重创伤:大面积组织损伤或烧伤释放大量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及时止血和补充凝血因子是关键措施。

4.产科并发症: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导致羊水或胎盘组织进入血液循环,触发凝血反应。快速终止妊娠并纠正凝血功能可缓解症状。

5.肝功能衰竭: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时清除促凝物质的功能受损。补充凝血因子和改善肝功能是主要方向。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与多种病理过程相关,早期识别病因并针对性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临床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综合判断,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