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症状

2025.05.07 10:0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症状包括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过多或过少、非经期阴道出血、伴随贫血或乏力。具体分析如下:

1.月经周期紊乱:正常月经周期为21至35天,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可能导致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部分患者出现无规律出血,无法预测下次月经时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或脱落不全是常见病理基础。激素水平失衡直接影响卵巢排卵功能,导致周期紊乱。长期周期紊乱可能影响生育能力,需及时干预。

2.经期延长或缩短:正常经期持续3至7天,该病可能导致经期超过7天或短于3天。经期延长与子宫内膜修复机制异常有关,脱落不全导致持续出血。经期缩短可能因雌激素不足,子宫内膜无法充分增生。两种情况均反映内分泌调节功能异常,需结合激素检测明确病因。

3.经量过多或过少:单次月经总失血量超过80毫升为过多,不足20毫升为过少。经量过多常见于无排卵性出血,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增厚,脱落时出血量大。经量过少可能与子宫内膜受损或激素分泌不足有关。长期经量异常易引发贫血或掩盖其他妇科疾病。

4.非经期阴道出血:两次月经之间出现不规则出血,量少呈点滴状或类似月经。排卵期出血因雌激素短暂下降引起,但频繁出血需警惕内膜病变。无排卵患者可能因内膜脆弱而自发破裂出血。非经期出血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息肉或肌瘤。

5.伴随贫血或乏力:长期失血导致血红蛋白降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乏力因组织供氧不足,代谢功能受阻。严重贫血需输血治疗,同时纠正出血原因。监测血清铁蛋白可评估铁储备情况,指导补铁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需通过妇科检查、超声和激素水平测定综合诊断。治疗需根据年龄、生育需求及出血模式个体化选择药物或手术。长期未干预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恶变或继发感染,定期随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