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是指什么

2025.05.07 10:0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与激素水平失衡相关、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表现为月经周期或经量紊乱、需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后确诊。具体分析如下:

1.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并非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或恶性肿瘤等结构异常导致,而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所致。子宫内膜在无明确病理改变的情况下出现不规则脱落或增生,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非经期出血。诊断需通过超声或宫腔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2.与激素水平失衡相关:该病主要因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失调引起。无排卵性出血常见于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不足导致内膜脱落不全;排卵性出血则与黄体功能不足或萎缩不全有关。激素检测可发现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或雌孕激素水平异常。

3.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轴未成熟,易出现无排卵性出血;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发育不稳定,导致激素波动和内膜脱落异常。这两阶段因生理性激素调节不稳定,成为高发人群。

4.表现为月经周期或经量紊乱:典型症状包括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经期超过7天、经量超过80mL或点滴出血。部分患者伴随贫血、乏力,严重者需紧急止血或输血治疗。

5.需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后确诊:诊断需结合病史、妇科检查、超声及激素水平检测,排除妊娠相关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病变等。治疗前明确无器质性疾病是确诊关键。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治疗需根据年龄、生育需求及出血模式个体化制定方案,包括药物调整周期、止血或手术干预。长期管理需关注激素平衡及内膜保护,避免反复发作导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