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尿石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5.09.05 15:51

小儿尿石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尿液成分的变化、尿液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有关。尿石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尿液中某些成分的浓度过高,导致结晶体的形成和沉积。小儿的尿石症常见于代谢异常、饮水不足、尿路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小儿尿石症中,代谢异常是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某些遗传性代谢疾病,如胱氨酸尿症、草酸尿症等,可能导致尿液中某些成分的异常增高,从而促进结石的形成。饮水不足和饮食结构不合理也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尿液的pH值变化也是影响尿石形成的重要因素,酸性或碱性尿液均可能促进特定类型结石的形成。尿路感染则会导致尿液中某些成分的改变,增加结石的风险。小儿的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相对较小,尿路的狭窄或畸形也可能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从而增加尿石形成的可能性。

在预防和管理小儿尿石症时,需注意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尿石症的关键,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或运动后,需确保小儿有足够的水分补充。其次,合理的饮食结构也非常重要,避免过多摄入高草酸、高钙或高嘌呤的食物,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尿液的稀释。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代谢异常和泌尿系统问题,能够有效降低尿石症的发生率。对于已经确诊的小儿尿石症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必要时可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综合考虑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定期监测,可以有效降低小儿尿石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