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疟疾的临发作床表现和原因

2025.09.25 16:46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严重时可导致贫血、肝脾肿大甚至死亡。传播媒介为按蚊叮咬,疟原虫在人体内繁殖并破坏红细胞,引发典型症状。

疟疾的临床表现分为典型和非典型。典型症状呈现周期性发作,先出现寒战,随后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大汗淋漓,体温骤降。发作间隔时间与疟原虫种类有关,间日疟和卵形疟每48小时发作一次,三日疟每72小时发作一次,恶性疟发热不规则且病情凶险。非典型症状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儿童,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头痛、乏力或胃肠道症状。贫血和脾肿大是常见体征,因红细胞大量破坏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所致。疟疾的病因明确,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少数通过输血或母婴垂直传播。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后进入血液,破坏红细胞并释放毒素,引发免疫反应和临床症状。

诊断疟疾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血涂片检出疟原虫是金标准。治疗应尽早使用抗疟药物,如青蒿素类或氯喹,并根据疟原虫种类和耐药性选择方案。预防措施包括防蚊灭蚊、使用蚊帐和预防性服药。重症疟疾可能出现脑型疟、急性肾衰竭或休克,需紧急救治。避免误诊为流感或败血症,尤其在非流行区需详细询问旅行史。妊娠期疟疾易导致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需加强防护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