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如何给老年人补钙

2025.07.23 08:37

老年人补钙可通过饮食增加高钙食物摄入、适当服用钙剂补充、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适度运动增强骨骼健康、定期监测血钙水平调整补钙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增加高钙食物摄入:牛奶、豆制品、小鱼干、芝麻酱等食物富含钙质,适合老年人日常食用。乳制品中的钙易于吸收,豆浆和豆腐提供植物性钙源,海产品如虾皮含钙量高。深绿色蔬菜如芥菜、菠菜也含钙,但需注意草酸可能影响吸收,建议焯水后食用。合理搭配膳食可提高钙摄入效率,避免单一饮食导致营养不均衡。

2.适当服用钙剂补充:碳酸钙和柠檬酸钙是常见钙剂类型,前者含钙量高但需胃酸辅助吸收,后者对肠胃刺激较小。建议分次服用以提高吸收率,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钙剂与餐同服可减少胃肠道不适,但需避免与铁剂或某些药物同服。长期补钙需在指导下调整剂量,防止过量引发便秘或结石风险。

3.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维生素D能提升肠道对钙的利用效率,晒太阳是天然获取方式,每天15-20分钟为宜。食物中蛋黄、肝脏含少量维生素D,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老年人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需定期检测血液浓度,缺乏时按建议剂量补充。过量补充可能引起中毒,需严格遵循指导。

4.适度运动增强骨骼健康: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可刺激骨骼维持钙沉积,延缓骨质流失。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量较为适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损伤。水中运动对关节压力小,适合行动不便者。运动需长期坚持,结合平衡训练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

5.定期监测血钙水平调整补钙方案:血钙、尿钙及骨密度检查能评估补钙效果,避免高钙血症或钙沉积异常。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或药物剂量。合并慢性病或长期服药者需更频繁监测,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影响钙代谢。

补钙需结合个体差异,避免盲目跟风。过量补钙可能增加心血管负担,长期缺乏则易引发骨质疏松。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可选择易吸收的钙剂形式,如液体钙。补钙期间出现便秘或腹痛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