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卒中的具体护理措施

2025.08.12 14:34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对生命体征的监测、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并发症的预防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饮食方面,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恢复。对于吞咽功能受损的患者,需提供适合的食物形态,避免误吸的风险。康复训练是脑卒中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期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有助于恢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患者在经历脑卒中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预防并发症也是护理的重要环节,需定期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防止压疮的发生;同时,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通过适当的肢体活动和使用抗凝药物来降低风险。

在实施护理措施时,需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沟通技巧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