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下肢骨折患者如何翻身

2025.07.23 08:37

下肢骨折患者翻身需保持患肢稳定避免二次损伤、借助辅助工具减轻患肢压力、采用轴线翻身法维持脊柱中立位、分步骤缓慢完成动作减少疼痛、调整支撑点分散身体重量。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肢稳定避免二次损伤:下肢骨折后患肢需固定制动,翻身时需确保骨折部位不发生移位或扭转。可使用软枕或夹板固定患肢,避免关节活动。翻身过程中需有人协助托住患肢,保持与躯干同步移动。若为石膏固定,需注意避免石膏边缘摩擦皮肤。稳定性是防止骨折错位的关键,动作需轻柔连贯。

2.借助辅助工具减轻患肢压力:使用翻身带或床栏可减少患肢受力。将工具置于健侧肢体下方,通过上肢力量带动身体翻转。床垫硬度需适中,过软会增加翻身难度。必要时可垫高患肢以减少肿胀。辅助工具能降低肌肉紧张,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疼痛加剧。

3.采用轴线翻身法维持脊柱中立位:身体需像圆木一样整体滚动,避免腰部扭转。头部、肩部、髋部需保持在同一平面,由协助者同步推动。此法适用于合并脊柱损伤的患者。轴线翻身能减少剪切力对骨骼的影响,降低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动作需平稳,避免突然发力。

4.分步骤缓慢完成动作减少疼痛:先平卧屈膝,健侧肢体发力带动躯干倾斜。逐步移动上肢支撑点,分阶段调整体位。疼痛明显时可暂停动作,深呼吸放松肌肉。过快翻身易引发肌肉痉挛或骨折端摩擦。分步骤操作能提高安全性,减轻心理恐惧。

5.调整支撑点分散身体重量:翻身时需用手肘、膝盖等部位交替承重。避免单侧肢体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可在骨突处垫软垫预防压疮。支撑点变换需配合呼吸节奏,减少局部压力集中。合理分配重量能提升舒适度,降低翻身难度。

下肢骨折患者翻身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疼痛剧烈或固定不稳时需暂停操作并就医。定期检查皮肤状况,预防压疮和血栓形成。饮食需补充钙质及蛋白质促进愈合。康复期间避免过早负重,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