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患者翻身需保持患肢稳定避免二次损伤、借助辅助工具减轻患肢压力、采用轴线翻身法维持脊柱中立位、分步骤缓慢完成动作减少疼痛、调整支撑点分散身体重量。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肢稳定避免二次损伤:下肢骨折后患肢需固定制动,翻身时需确保骨折部位不发生移位或扭转。可使用软枕或夹板固定患肢,避免关节活动。翻身过程中需有人协助托住患肢,保持与躯干同步移动。若为石膏固定,需注意避免石膏边缘摩擦皮肤。稳定性是防止骨折错位的关键,动作需轻柔连贯。
2.借助辅助工具减轻患肢压力:使用翻身带或床栏可减少患肢受力。将工具置于健侧肢体下方,通过上肢力量带动身体翻转。床垫硬度需适中,过软会增加翻身难度。必要时可垫高患肢以减少肿胀。辅助工具能降低肌肉紧张,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疼痛加剧。
3.采用轴线翻身法维持脊柱中立位:身体需像圆木一样整体滚动,避免腰部扭转。头部、肩部、髋部需保持在同一平面,由协助者同步推动。此法适用于合并脊柱损伤的患者。轴线翻身能减少剪切力对骨骼的影响,降低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动作需平稳,避免突然发力。
4.分步骤缓慢完成动作减少疼痛:先平卧屈膝,健侧肢体发力带动躯干倾斜。逐步移动上肢支撑点,分阶段调整体位。疼痛明显时可暂停动作,深呼吸放松肌肉。过快翻身易引发肌肉痉挛或骨折端摩擦。分步骤操作能提高安全性,减轻心理恐惧。
5.调整支撑点分散身体重量:翻身时需用手肘、膝盖等部位交替承重。避免单侧肢体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可在骨突处垫软垫预防压疮。支撑点变换需配合呼吸节奏,减少局部压力集中。合理分配重量能提升舒适度,降低翻身难度。
下肢骨折患者翻身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疼痛剧烈或固定不稳时需暂停操作并就医。定期检查皮肤状况,预防压疮和血栓形成。饮食需补充钙质及蛋白质促进愈合。康复期间避免过早负重,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
相关推荐
骨折会不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折本身不会导致骨质疏松,但是脊柱骨折或是下肢骨折之后患者往往需要卧床或者减少活...
2020-07-27 17:29:35 568次点击
什么叫做骨折后的负重行走
骨折后的负重行走一般是指骨折的下肢在借助或者不借助外力辅助的情况下,完全承受身体...
2020-09-02 16:56:13 261次点击
如何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方式,包括: 1.发生骨折后,可能会影响关节活动,股骨颈骨...
2020-10-21 17:10:01 270次点击
怎样知道骨折愈合了
骨折是否愈合的判断方式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骨折部位轻轻按压没有压痛感,纵向叩...
2022-05-12 13:25:53 1425次点击
骨折后走路早了会有什么危害
骨折后过早走路可能带来的危害,一般需要根据骨折发生的位置、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进...
2022-06-16 14:59:42 85次点击
胸腰椎骨折如何翻身
胸腰椎骨折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内固定都需要卧硬板床休息6周左右。早期翻身需要...
股骨干骨折如何诊治
股骨干骨折诊断相对容易,可以通过主诉、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但是要...
儿童骨折会留下后遗症吗
儿童骨折以后是否会有后遗症,主要看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如果是儿童青枝...
骨盆骨折患者怎么翻身
骨盆骨折的类型不同,翻身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如果是A型的骨折,也就是单侧的骨折...
下肢骨折的症状
下肢骨折的症状有以下几种:1.疼痛,一般疼痛剧烈,夜间无法入睡。2.肿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