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患者应注意什么

2025.07.23 08:37

骨折患者应注意保持患肢固定避免移位、合理补充营养促进愈合、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发生。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肢固定避免移位:骨折后固定是治疗关键环节,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期间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骨折端错位影响愈合。睡眠时用软枕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变换体位时需托住固定装置。出现固定松动、断裂或皮肤压迫需立即就医。固定时间根据骨折类型而定,不可自行拆除。

2.合理补充营养促进愈合:骨折愈合需要充足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应摄入乳制品、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富钙食物,配合适量日照促进钙吸收。蛋白质补充以鱼肉、瘦肉为主,同时保证新鲜果蔬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影响钙质吸收,戒烟酒以防血管收缩阻碍愈合。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3.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骨折后1-2周需首次复查,通过触诊和影像检查判断对位情况。之后每4-6周复查直至临床愈合,重点观察骨痂形成进度。康复期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或活动障碍需提前就诊。儿童患者复查频率需更高,因其愈合速度快但易发生畸形愈合。老年患者需额外监测骨质疏松程度。

4.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固定解除后应在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抗阻力训练。上肢骨折可做握拳、腕部旋转练习,下肢骨折从踝泵运动开始。锻炼强度以不引起持续疼痛为度,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肌肉萎缩严重者可配合热敷缓解僵硬。

5.预防并发症发生:长期卧床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进行深呼吸练习避免肺部感染。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运和感觉,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糖尿病患者需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老年患者应进行平衡训练防止再次跌倒,骨质疏松者需持续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康复过程中需保持积极心态,疼痛加剧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环境布置需消除滑倒风险,行走不稳时使用助行器具。药物服用需严格遵循剂量要求,不可自行增减。不同部位骨折康复周期差异较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