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

2025.08.27 08:30

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包括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功能障碍、胃黏膜病变、腹内压增高、合并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食管胃底静脉迂曲扩张,血管壁变薄易破裂出血。治疗需降低门静脉压力,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

2.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倾向。补充凝血因子、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浆可改善凝血功能。

3.胃黏膜病变: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或药物刺激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抑酸护胃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

4.腹内压增高:腹水或剧烈咳嗽等因素增加腹腔压力,诱发曲张静脉破裂。控制腹水、避免腹压骤升是关键。

5.合并感染:感染加重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血管和凝血功能。及时抗感染治疗有助于稳定病情。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需综合评估病因,针对性处理。早期干预可降低出血风险,改善预后。日常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粗糙食物,定期监测肝功能及门静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