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肌瘤MRI影像表现

2025.09.29 15:54

子宫肌瘤在磁共振成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肿块、信号强度与肌肉相近但可能存在差异、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变性区域呈现多样化信号特征、可伴有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具体分析如下:

1.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肿块:子宫肌瘤在磁共振成像上通常呈现为形态规则的类圆形或卵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缘光滑锐利,与周围正常子宫肌层分界明确。肿块多位于子宫肌壁间、黏膜下或浆膜下,单发或多发均可出现。由于肌瘤假包膜的存在,病灶与正常组织间常可见低信号环,这一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2.信号强度与肌肉相近但可能存在差异:平扫时肌瘤在T1加权像上多呈中等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相似;T2加权像上信号变化较大,通常表现为均匀低信号,但细胞型肌瘤可呈稍高信号。不同病理类型的肌瘤信号特点存在差异,例如富含平滑肌细胞的病灶信号较均匀,而纤维成分较多的病灶信号更低。

3.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肌瘤多呈快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肌层,且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开始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逐渐向中心填充。这种强化模式与肌瘤内丰富血管网有关,但变性区域可能出现强化不均匀现象。

4.变性区域呈现多样化信号特征:肌瘤发生玻璃样变、囊性变或红色变性时,磁共振信号表现复杂。玻璃样变在T2加权像呈低信号,囊性变呈明显高信号,红色变性在T1加权像可见片状高信号。钙化区域在所有序列均表现为无信号区,脂肪变性则在脂肪抑制序列信号减低。

5.可伴有周围组织受压移位:较大肌瘤可导致子宫轮廓变形,黏膜下肌瘤可使子宫内膜受压移位,浆膜下肌瘤可能推挤邻近膀胱或直肠。多发性肌瘤常致子宫体积显著增大,形态不规则,但各病灶边界仍保持清晰。邻近器官受压在磁共振成像上表现为器官正常结构位置改变,但无浸润征象。

磁共振成像检查前需去除体内金属物品,避免伪影干扰。孕妇需谨慎选择检查时机,对比剂使用前应评估肾功能。图像解读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疑似恶性病变者,应进一步评估病灶边界及强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