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感染性结石是什么

2025.06.18 09:39

感染性结石是由特定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结石,属于特殊类型的泌尿系统结石。这类结石的形成与尿路感染密切相关,尤其与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关,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感染性结石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铵镁和碳酸磷灰石,通常在碱性尿液中形成,生长迅速且易复发,对肾脏功能威胁较大。

感染性结石的形成机制与细菌产生的尿素酶有关。尿素酶将尿液中的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导致尿液碱化,促使磷酸铵镁和碳酸磷灰石结晶析出并逐渐聚集形成结石。这类结石常呈鹿角形,填充肾盂和肾盏,容易导致尿路梗阻和反复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引发脓毒症或肾功能衰竭。诊断需结合尿液培养、影像学检查和结石成分分析,治疗关键在于控制感染、彻底清除结石并纠正尿液环境。

预防和处理感染性结石需注意多方面的细节。彻底控制尿路感染是首要任务,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必要时延长疗程。手术取石或碎石后需确保无残留,否则易复发。术后定期复查尿液pH值,必要时使用药物酸化尿液。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减少高磷食物摄入,避免憋尿。对于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泌尿系统解剖异常或功能障碍。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警惕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