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股骨骨折怎么处理

2025.09.15 22:25

股骨骨折需立即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复位、固定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密切观察并发症并及时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制动避免二次损伤:股骨骨折后需迅速固定患肢,使用夹板或支具限制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造成血管神经损伤。搬运时保持肢体轴线稳定,避免扭转或弯曲。疼痛剧烈时可临时给予镇痛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对意识的影响。

2.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X线片是基础检查,可确定骨折位置、移位程度及是否涉及关节。复杂骨折需结合CT或三维重建评估粉碎程度,磁共振有助于判断周围软组织损伤。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漏诊隐匿性骨折。

3.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复位: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牵引或石膏固定,儿童青枝骨折多保守处理。成人移位性骨折常需手术,如髓内钉固定或钢板螺钉复位,以恢复解剖结构。开放性骨折需清创后优先处理感染风险。

4.固定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48小时可开始肌肉等长收缩,预防血栓和肌萎缩。2周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6周后根据愈合情况负重训练。康复需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

5.密切观察并发症并及时干预: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长期卧床需预防压疮和肺炎,定期翻身拍背。骨不连或畸形愈合需二次手术,感染病例需彻底清创并延长抗生素疗程。

股骨骨折处理需兼顾局部与全身状态,高龄患者注意心肺功能评估。固定期间定期复查影像,调整康复计划。饮食需补充蛋白质和钙质,但避免过量摄入影响代谢。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焦虑,促进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