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理论看脾胃与肾的关系

2025.06.27 17:23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与肾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与生长发育。两者通过精气的生成与输布、水液代谢等环节形成协同作用,共同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脾胃与肾的互动体现在多个层面。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这些气血部分下归于肾,充养肾精;肾中精气又能温煦脾胃,促进其运化功能。水液代谢方面,脾胃运化水湿需依赖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主水的功能又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支持。病理上,脾胃虚弱可导致肾精亏虚,出现腰膝酸软、发育迟缓;肾阳不足则可能引发脾阳不振,表现为腹胀、泄泻等。临床治疗常采用补火生土或培土制水等法,如四神丸温肾健脾,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肾,体现二者调治的整体观。

需注意脾胃与肾的关系存在个体差异。阳虚体质者易出现脾肾阳虚,需避免生冷饮食;阴虚体质则可能因脾胃阴伤累及肾阴,忌辛辣燥热之物。调理时需辨证施治,如肾虚为主者不可过用滋腻碍胃之品,脾虚显著者慎用峻补肾脏之药。季节交替时脾胃功能易受影响,冬季尤需兼顾温补肾阳以助脾运。日常可适度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同步强化脾胃与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