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肾与耳的关系是什么

2025.07.09 08:32

中医理论认为肾与耳存在密切的生理和病理联系。肾开窍于耳,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气盛衰直接影响听力强弱,这一观点源自《黄帝内经》肾主耳的经典论述,构成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肾精是听觉功能的物质基础。肾藏精,精生髓,髓海充盈则耳窍聪敏。儿童肾气充沛时听力敏锐,老年人肾气衰退常出现耳鸣耳聋,印证了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的理论。病理状态下,肾阴虚可致耳内蝉鸣,肾阳虚易发眩晕耳鸣,临床常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肾方剂治疗耳疾。耳部穴位如听宫、听会也常通过经络与肾相联系,针灸这些穴位可调节肾功能。现代肾脏与内耳在胚胎发育、离子通道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传统理论提供了科学佐证。

运用肾耳相关理论时需注意辨证施治。肾虚耳聋需区分阴阳,避免误补;突发性耳聋可能涉及肝胆火旺,不可单纯补肾。日常护耳应节制房事以防耗伤肾精,避免过度劳累及长时间高分贝噪音刺激。中老年人群可适度练习鸣天鼓等传统导引法,通过叩击耳周促进肾气流通。需明确西医的肾脏器官与中医肾系统概念存在差异,肾功能异常患者出现耳部症状时,应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