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吸虫吃什么药

2025.08.27 08:30

治疗肝吸虫感染的药物包括吡喹酮、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甲苯咪唑、奥沙尼喹。具体分析如下:

1.吡喹酮:吡喹酮是治疗肝吸虫感染的首选药物,通过破坏虫体表皮结构导致虫体痉挛麻痹,最终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该药口服吸收快,单次或分次服用即可达到较高治愈率,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腹痛,但通常较轻微。用药期间需避免饮酒,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2.阿苯达唑:阿苯达唑通过抑制虫体微管蛋白合成,干扰其能量代谢,适用于轻中度感染。疗程通常为3天,需空腹服用以增强药效。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或皮疹,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用药后需复查粪便确认虫卵转阴。

3.三氯苯达唑:三氯苯达唑对肝吸虫成虫及幼虫均有杀灭作用,尤其适用于对其他药物耐药的情况。服药后虫体快速崩解,可能引起短暂发热或过敏反应。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患者需谨慎使用,必要时联合营养支持治疗。

4.甲苯咪唑:甲苯咪唑通过阻断虫体葡萄糖摄取,导致其死亡,常用于混合寄生虫感染。需连续服用3天,偶见转氨酶升高,长期服药者应监测肝功能。与高脂食物同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5.奥沙尼喹:奥沙尼喹通过干扰虫体神经肌肉传导使其瘫痪,多用于非洲及东南亚地区流行株感染。单剂口服即可起效,但可能引发心悸或视觉模糊,心脏病患者慎用。服药后需观察4小时以防急性过敏反应。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服药前后一周禁食生鱼片等可能含虫卵的食物,防止重复感染。出现严重皮疹、黄疸或持续呕吐应立即就医。治愈后每3个月复查粪便,连续2次阴性方可确认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