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吸虫是什么病

2025.08.18 16:37

肝吸虫病是一种由肝吸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主要影响肝脏和胆道系统。肝吸虫属于扁形虫门,常见的种类包括华支睾吸虫和中国肝吸虫。感染通常通过食用生或未熟的淡水鱼、螺类等被污染的食物而传播,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肝吸虫病的发病率较高。

肝吸虫病的症状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度感染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重度感染则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乏力、黄疸等。由于肝吸虫在体内寄生,可能会引发胆道阻塞,导致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长期感染还可能引发肝脏损伤,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以及粪便检查来确认感染情况。治疗一般采用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等,配合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

在预防肝吸虫病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避免食用生或未熟的淡水鱼和螺类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食物的来源安全,尽量选择经过高温烹饪的食物,以杀死潜在的寄生虫卵。饮用水的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尽量选择经过处理的饮用水,避免直接饮用生水。对于居住在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寄生虫筛查是必要的,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感染。对于养殖淡水鱼的场所,建议采取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减少水体污染,降低寄生虫的传播风险。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肝吸虫病的发病率,保护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