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什么是脾胃虚寒体质

2025.07.09 08:32

脾胃虚寒体质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型,指脾胃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失衡状态。这类体质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久病耗伤阳气所致,典型表现为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四肢不温等症状,舌象常见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象沉迟无力。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主司运化水谷精微。当阳气虚弱时,消化功能减退,食物难以充分腐熟,容易出现腹胀、反酸、口淡无味等不适。长期虚寒状态可能引发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肌肉消瘦等全身性表现。气候转变或饮食寒凉时症状易加重,夏季贪凉饮冷或冬季受寒后尤为明显。中医调理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为原则,常用理中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剂,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以振奋脾阳。

日常需严格避免冰镇饮品、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推荐生姜、大枣、山药等温补食材。进食宜细嚼慢咽,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夏季空调环境需佩戴护腹腰带。过度劳累会损耗阳气,需保持规律作息,适当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动作。需警惕长期便溏可能诱发营养不良,反复胃痛应排除器质性疾病。药膳调理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温燥药物引发口干舌燥等不良反应。体质改善需循序渐进,通常需要3-6个月的持续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