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什么意思是脾胃虚寒者

2025.07.09 08:32

脾胃虚寒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证候,指脾胃阳气不足,消化功能减弱,常伴有寒象。这类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部冷痛、大便稀溏等症状,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久病体虚导致。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虚寒状态会影响全身气血生化,需通过温补调理改善。

脾胃虚寒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食用寒凉食物如冷饮、生冷瓜果,或过度节食损伤脾胃阳气,均可能引发虚寒。环境因素如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或夏季过度贪凉,也会加重脾胃虚寒。典型表现包括饭后腹胀、畏寒喜暖、舌淡苔白,部分人群可能伴随乏力、四肢不温。中医调理常采用温中散寒的方药,如理中汤、附子理中丸,配合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以振奋脾阳。饮食上宜选择生姜、大枣、山药等温性食材,避免绿豆、西瓜等寒凉之物。

脾胃虚寒者需特别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以免耗伤阳气。冬季或气温骤降时需加强腹部保暖,可适当热敷缓解冷痛。饮食需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减轻脾胃负担。若症状长期未缓解或出现严重腹泻、消瘦,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需注意温补药物不宜过量,防止燥热伤阴,孕妇或体质复杂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适当运动如八段锦、慢跑可促进气血运行,但避免剧烈运动后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