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什么是脾胃虚寒者

2025.07.09 08:32

脾胃虚寒者是指因脾胃阳气不足,导致消化功能减弱、畏寒怕冷的一类体质或证候。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当脾胃阳气受损时,无法正常温煦脏腑,运化能力下降,常表现为腹部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这类体质多因长期饮食生冷、过度劳累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需通过温补调理改善。

脾胃虚寒的核心病机在于中焦阳气虚衰。典型症状包括进食生冷后腹胀腹泻、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滑。部分人群可能伴随泛吐清水、完谷不化等表现。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常见此类证型。发病机制涉及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蠕动减缓等生理变化。中医调理强调寒者热之,常用理中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剂温中散寒,配合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激发阳气。日常饮食宜选择生姜、大枣、羊肉等温性食材,避免冰品、苦瓜等寒凉之物。

调理脾胃虚寒需注意生活方式与治疗相结合。长期熬夜会耗伤阳气,应保证充足睡眠。夏季空调环境下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直吹冷风。运动方面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缓和项目,剧烈运动可能加重气虚。服药期间忌食绿豆、萝卜等解药食材。若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化热迹象,应立即停用温燥药物。孕妇及阴虚体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服用温热补品。定期观察舌象变化,舌苔由白转黄提示可能发生证型转化,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