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脾胃虚寒指的是什么

2025.07.29 15:21

脾胃虚寒是一种中医理论中的病理状态,主要指脾脏和胃部功能虚弱,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同时伴随寒冷的症状。脾胃虚寒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四肢冰冷、面色苍白等症状。这种状态常见于体质虚弱、饮食不节、长期受寒等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共同参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当脾胃功能减弱时,食物无法得到充分消化,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全身的健康。寒气侵入脾胃,进一步抑制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体内的阳气不足,表现为畏寒、手脚冰冷等症状。脾胃虚寒的患者通常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温性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及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也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

在调理脾胃虚寒时,需谨慎选择合适的食材和药物,避免随意使用寒凉性质的食物和药物,以免加重病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尽量避免受凉。对于脾胃虚寒的症状,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同时,心理状态也会影响脾胃的健康,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压力,有助于脾胃的恢复。通过综合调理,逐步改善脾胃虚寒的状况,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