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鉴别

2025.09.18 16:35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需与多种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鉴别,关键在于区分功能性便秘、肠梗阻、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等疾病。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的肠道蠕动障碍,典型表现为新生儿期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及呕吐,而其他疾病虽有相似症状,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

功能性便秘是常见需鉴别的疾病,多见于较大婴幼儿或儿童,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硬,但无胎便排出延迟史。肛门直肠测压显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缺乏直肠肛管抑制反射,而功能性便秘患者反射正常。肠梗阻如肠闭锁或肠旋转不良也可表现为腹胀、呕吐,但影像学检查可见机械性梗阻征象,与先天性巨结肠的远端肠管狭窄、近端扩张不同。肠神经元发育异常如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或发育不良,症状与先天性巨结肠相似,但病理活检可发现神经节细胞存在,仅数量或形态异常。

鉴别时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新生儿期胎便排出超过48小时需警惕先天性巨结肠,肛门指检可诱发爆破样排便。腹部X线可见结肠扩张,钡剂灌肠显示狭窄段与扩张段移行区。直肠活检是确诊金标准,需取黏膜下及肌层组织检查神经节细胞缺失情况。注意避免将喂养不当或感染性肠炎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同时需排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