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慢性活动性肝炎如何治疗

2025.08.22 19:38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需结合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并发症预防及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干预:抗病毒药物是核心治疗手段,如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需根据病毒类型和肝功能选择。部分患者需联合保肝降酶药物,如甘草酸制剂,以减轻炎症反应。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或复发。

2.生活方式调整:戒酒是首要原则,酒精加重肝损伤。饮食需低脂高蛋白,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或太极,增强免疫力。

3.定期监测: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超声,评估病情进展。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长期服药者需监测肾功能及血常规,防止药物副作用。

4.并发症预防:肝硬化或肝癌风险较高者需加强筛查,如甲胎蛋白检测。控制血糖、血脂,减少代谢负担。避免使用损肝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替代治疗。

5.心理支持:疾病长期性易引发焦虑抑郁,家属应多沟通疏导。可参与专业心理咨询或病友交流,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疗效。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轻信偏方或广告宣传。出现异常反应如皮疹、呕吐需立即停药并就医。饮食与作息规律对康复至关重要,避免熬夜或情绪波动。定期复查不可忽视,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坚持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