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孕妇患有病毒性肝炎怎么办

2025.08.21 19:38

孕妇患有病毒性肝炎需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影响胎儿、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传染风险、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肝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孕妇确诊病毒性肝炎后应第一时间前往专科医院就诊,由医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肝炎类型选择抗病毒药物或保肝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孕妇及胎儿状况,必要时调整方案。

2.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影响胎儿:部分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肝毒性较强的药物,同时注意药物剂量和疗程,防止过量用药加重肝脏负担。用药期间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胎儿健康。

3.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通过血液检查动态观察肝功能指标变化,如转氨酶、胆红素等,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病毒载量检测可明确病毒复制情况,指导抗病毒治疗。监测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通常建议每2-4周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间隔。

4.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传染风险: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孕妇需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洗漱用品等。接触血液或体液时需做好防护,防止病毒传播。家庭成员应接种疫苗,降低感染概率。分娩时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新生儿。

5.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肝功能: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肝细胞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少食多餐,保证充足热量摄入,防止营养不良影响胎儿发育。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

孕妇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影响病情。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分娩后仍需定期复查,确保肝功能恢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