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运动损伤该如何预防

2025.09.15 22:25

运动损伤的预防需注意充分热身、规范动作、合理强度、穿戴护具、及时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动态拉伸或低强度有氧活动,如慢跑或高抬腿,可提升肌肉温度和关节灵活性,降低拉伤风险。热身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腱和韧带逐渐适应运动状态,避免突然发力导致的撕裂。重点激活目标肌群,例如下肢运动前需针对髋膝踝关节进行绕环和压腿。

2.规范动作:错误的发力姿势是损伤的直接诱因,需掌握标准技术要领。例如深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腰部保持直立,避免半月板磨损和椎间盘压力。建议初学者在专业指导下练习,通过镜子或录像纠正姿态。动作不规范可能引发慢性劳损,如网球肘或跟腱炎。

3.合理强度:根据体能水平循序渐进增加负荷,每周运动量增幅不超过10%。过度训练会导致肌肉微纤维断裂和免疫力下降,出现延迟性酸痛或应力性骨折。可通过心率监测控制强度,有氧运动维持最大心率的60%-80%,力量训练组间休息30-90秒。

4.穿戴护具:针对高风险运动配备防护装备,如篮球佩戴护踝、滑雪使用护膝。护具通过限制关节异常活动范围减少扭伤概率,同时提供外部支撑力分散冲击。选择透气贴合材质,避免束缚血液循环,定期检查磨损情况并及时更换。

5.及时恢复:运动后48小时内进行冷敷或加压包扎,减轻组织水肿和炎症。补充电解质与蛋白质促进肌纤维修复,保证7-9小时睡眠加速代谢废物清除。可采用泡沫轴放松筋膜,避免肌肉粘连引发慢性疼痛。

运动后出现持续肿胀或活动受限需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加重损伤。长期单一运动易导致局部负荷过重,建议交叉训练均衡发展肌群。环境因素如湿滑场地或低温天气需额外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