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颈性眩晕怎么治疗

2025.09.11 19:33

颈性眩晕可通过手法复位改善错位关节、药物缓解肌肉痉挛和炎症、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颈部功能锻炼增强稳定性、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具体分析如下:

1.手法复位改善错位关节:通过专业医师进行颈椎关节调整,纠正小关节错位或半脱位,减轻对椎动脉或神经根的压迫。操作需精准,避免暴力手法,配合影像学评估确保安全性。部分患者需多次复位才能稳定效果,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不适,但通常随治疗逐渐缓解。

2.药物缓解肌肉痉挛和炎症:使用肌肉松弛剂减少颈部肌肉紧张,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局部无菌性炎症。药物需短期应用,避免依赖,同时注意胃肠道副作用。严重眩晕者可配合改善微循环药物,但需排除其他禁忌症。

3.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采用热敷、超短波或低频电刺激等方式放松肌肉,加速血流供应。治疗需持续10-15次为一疗程,结合个体反应调整强度。物理疗法对慢性患者效果更明显,急性期需谨慎选择刺激强度。

4.颈部功能锻炼增强稳定性:通过慢速颈部屈伸、旋转等动作强化深层肌肉,维持颈椎动态平衡。锻炼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拉伸或快速晃动。每日坚持10-15分钟,配合呼吸调节效果更佳,长期坚持可降低复发概率。

5.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减少手机、电脑使用时长,保持坐姿时头部中立位。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避免侧卧过度扭转颈椎。日常可设闹钟提醒变换姿势,工作间隙做简单拉伸。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加重颈部负荷的动作。眩晕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并平卧,防止跌倒损伤。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方案。饮食宜清淡,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保持情绪稳定,焦虑可能加重症状。